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:探索“一领三动”工作法打造垃圾分类“长江路模式”-凯发k8官方旗舰厅

2023-05-24 15:46 大众报业·半岛网阅读 (117846)

半岛网5月24日讯     生活垃圾分类关系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,关系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。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核心城区,辖区面积41.3平方公里,总人口46.8万,共有40个社区居委会、242个物业小区、47栋写字楼宇公寓、94家物业企业,垃圾分类工作呈现出点多、线长、面广、量大的特点。街道在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,突出发挥红色物业和基层自治的作用,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、物业行动、榜样带动、科技推动的“一领三动”工作法,通过“树典型、增实效、促转变”,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断走深走实。

开展垃圾分类工作6年来,小区厨余垃圾出桶率达95%以上,走在全区前列;名嘉汇、观海苑等5个小区获评“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五星示范小区”,并作为新区首批镇街获评“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”。5月23日,街道名嘉汇小区作为观摩点之一,迎接2023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。

一、突出党建引领,助推垃圾分类变“独角戏”为“大合唱”

街道以党建为引领,明确“街道统筹、社区主抓、物业主责”的三级组织架构,通过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,形成了“党政齐抓共管、运行规范有序、社会协同参与”的垃圾分类工作新格局。

1、强化街道统筹

组建由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任“双组长”,20位副处级干部包挂40个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,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名,落实每两周一例会工作机制,通过“专班运作 专题研究 专项督查”的推进模式,综合调度处置垃圾分类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合力。

2、抓好社区阵地

社区党委在摸清居民意愿基础上,统筹使用“两代表一委员”“网格化社会治理”和“三长一站”等多支队伍力量,成立宣传动员、站桶指导、巡查督导三支队伍,并依托“我是党员我带头”等主题党日活动,以1名党员联系5户等“联带”宣传推广方式,发动6500名党员参与到敲门入户、易物集市、驻桶指导等具体工作,“乘数效应”不断凸显。

3、健全考评机制

研究制定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指导员专项考核管理办法》《撤点建站奖励办法》等制度10项,进一步明确街道、社区、物业企业等各级责任,并在着力抓好垃圾分类档案、基础设施建设等“软、硬件”工作的基础上,创新运用激励“红榜”、鼓励“黑榜”等督导考评机制,倒逼责任落实。

二、突出物业行动,助推垃圾分类变“催着干”为“主动干”

垃圾分类的首要关口在源头分类。街道坚持把抓源头分类作为重中之重,健全物业公司参与垃圾分类激励机制,不断强化物业公司在垃圾分类中“前沿探头”作用,积极引导居民自觉、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,努力推动习惯养成。

1、以奖代补激励

针对物业公司推动垃圾分类过程中经费不足等问题,街道制定多元保障机制,列出重点任务突破清单,并先后投入400万元设立垃圾分类奖励资金,“以奖代补”鼓励物业公司开展撤桶并点、撤点建站等工作。截至目前,累计完成两分类撤桶并点480处,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1033个,物业自主建设密闭式垃圾分类收集房58处

2、建好“管家”队伍

为调动物业人员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,街道在统筹机关力量做好入户指导的同时,将责任心强、能力突出的物业人员纳入垃圾分类推广人才库,并将物业人员中的党员评选为“红心管家”,创新实施“红心管家”包楼责任制,通过聘任其常态化开展“点对点”沟通、投放“手把手”指导,推动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、参与率达100%的同时,准确率更是提高到了93%以上。

3、促进“自我造血”

针对小区垃圾分类过程中废弃塑料等可回收物处理难题,街道主动搭建物业公司与废品回收企业的合作桥梁,通过废品回收再利用,实现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、物业公司解决分类设施投资费用的多赢局面。

如名嘉汇小区为解决每天约30公斤的塑料泡沫、一次性餐盒等废弃塑料,主动联系新区一家新材料企业以每公斤0.8元上门回收,使得物业每月能多营收700多元用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提升。截至目前,该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已由刚开始的撤点并桶,发展到的现在集洗手、遮雨、照明、除臭等功能于一体升级改造2.0版。

三、突出榜样带动,助推垃圾分类变“被动分”为“主动分”

推动生活垃圾分类,群众参与是关键。街道抓牢“人”这个关键,通过银发志愿者、学生、宣传讲师等“关键少数”作用的发挥,让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更强起来、责任更紧起来,推动“绿色、低碳、环保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

1、强化“银发”先行

在坚持问需问计问策于民的同时,充分发挥社区邻里“老党员”“老教师”“好婆婆”等社会中10%的群体力量,通过聘任110名“银发”志愿者担任垃圾分类的领路人、探路者,以点带面促进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认知转变。名嘉汇小区66岁的退休老党员高萍,自2017年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以来,在她的影响下,已组建起一支10余人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,带动周边5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区前列,并入选“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五星小区”。

2、强化学生促动

把校园列入街道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,推动辖区126所中小学、幼儿园将垃圾分类纳入日常教学中,使“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”的理念入脑、入心。

同时,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,通过开展“我是垃圾分类小达人”“我是垃圾分类小小楼长”等系列活动,以“小手拉大手”方式加快实现“教会一个孩子、影响一个家庭、服务一个社区”的目标。截至目前,126所学校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达标率100%,社区年均开展宣传活动1100场次,评选垃圾分类小楼长70人。

3、强化讲师聚力

聚焦分类后闲置物品的处置难题,街道以社区为单位,将40个社区垃圾分类专职人员培养成“星火讲师”,并借助“星火讲师”的组织号召力,每周组织开展一次“易物集市”,通过以物换物、旧物改造等方式,年均吸引2.3万人参与其中,推动5万余件闲置物品得到充分利用,实现了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和增加邻里感情的多重效果。

四、突出科技推动,助推垃圾分类变“准时投”为“有效投”

聚焦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过时投放难题,街道积极开展小区试点,通过强化科技赋能,让垃圾分类源头收集工作变得可感知、可量化、可评价、可监督,不断提升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。

1、机协同提升监督效率

为解决居民误时投放的难题,街道除设置定时投放点外,再根据各小区实际,按照5:1的比例,配置误时(24小时)投放点200处。创新运用人机协同的工作理念,设置“小睿”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开展桶边督导,发挥“小睿”高清监控、智能语音、行为识别等功能优势,对点位实施24小时投放指导和数字监管,对乱丢垃圾、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实现ai识别、自主抓拍并协同线下及时处理,有效提升24小时投放点无人值守时的垃圾分类精准度。

2、ai技术助力精准投放

道联合与科大讯飞、瑞源文达通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合作,打造ai自动识别处置平台,可实现“刷脸”开盖、自动破袋不脏手,同时,平台会对投放的厨余垃圾质量进行自动识别,并将投放准确率信息实时向物业推送。

全程“零接触”的自动破袋模式,不仅简化了投放流程,提升了居民投放垃圾的舒适度和满意度,也方便对投放情况精准溯源、上门点对点宣传引导,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精准度。自该系统启用以来,小区日均其他垃圾产生量由原来的4吨减少至3吨,厨余垃圾分出量从100公斤上升到近1吨。

3、多元融合拓宽宣传渠道

除依托“西海岸新区垃圾分类”公众号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外,街道创新人大代表“在线直播”、垃圾分类情景剧、电梯视频播放等方式,加快推进垃圾分类知识普及。

按照政府引导、市场参与的理念,以“自觉参与、自助申领、自由兑换”为方向,在名嘉汇小区试点绿色账户激励机制,通过居民自觉垃圾分类、赢得积分、兑换奖品,进一步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和主动性。截至目前,该积分兑换超市已兑换550人次,2600件物品,价值总额1.5万元。

网站地图